項目名稱 | 尋烏縣上都礦業開發有限公司銅坑嶂鉬多金屬礦安全現狀評價報告 | ||||
項目簡介 | 尋烏縣上都礦業開發有限公司銅坑嶂鉬多金屬礦位于江西省尋烏縣城32°方向8km處,地理坐標:東徑115°40′00″~115°42′45″,北緯:25°00′15″~25°02′15″,面積3.3753km2。行政區劃屬尋烏縣澄江鎮、文峰鄉管轄。 尋烏縣上都礦業開發有限公司于2006年7月注冊成立,現由江西華威礦業有限公司、廈門市萬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尋烏天宇貿易有限公司三家股東合資組建的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銅坑嶂鉬多金屬礦建設及生產經營工作,公司注冊資金為2500萬元。 2006-2007年,公司委托了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現更名為江西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對尋烏銅坑嶂鉬多金屬礦進行前期探礦,2007年4月地調隊提交的《江西省尋烏縣銅坑嶂礦區鉬銅錫礦普查地質報告》。2007-2008年,委托了江西省地礦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對本區進行了以鉬為主的詳查找礦工作,提交了《江西省尋烏縣銅坑嶂礦區鉬礦詳查地質報告》,經原江西省國土資源廳評審備案(贛國土資儲備字[2008]024號)。礦山2008年8月3日取得了原江西省國土資源廳頒發的《采礦許可證》,礦區面積3.4km2,開采深度為+800m至+100m標高,共有4個拐點圈定;采礦權人為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礦山名稱為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尋烏銅坑嶂鉬多金屬礦;經濟類型為國有企業。2023年4月,江西省尋烏縣人民法院于2023年3月31日出具《民事判決書》“[2023]贛0734民初429號”,確認“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尋烏銅坑嶂鉬多金屬礦采礦權”歸尋烏縣上都礦業開發有限公司所有,履行將該采礦權變更至尋烏縣上都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名下的協助義務;江西省尋烏縣人民法院于2023年5月23日出具《執行通知書》((2023)贛0734執489號),責令江西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履行(2023)贛0734民初429號所確定義務。根據“民事判決書”尋烏縣上都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申請了采礦權人變更(礦山安全管理機構及管理人員未變),2024年7月12日自然資源部頒發的采礦許可證,采礦權人:尋烏縣上都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礦山名稱:尋烏縣上都礦業開發有限公司銅坑嶂鉬多金屬礦。 2008年6月27日,礦山取得江西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下達的“關于尋烏銅坑嶂鉬多金屬礦項目核準的批復”。2008年6月,礦山委托哈爾濱黃金設計研究院編制了《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尋烏銅坑嶂鉬多金屬礦采選300t/d建設工程初步設計書》。2008年10月17日,原江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組織有關專家對《設計》進行了評審,原則通過專家組評審。2008年10月25日,由于礦山補充勘探成果與原地質勘探報告存在**的出入,采礦條件發生局部變化,設計單位與礦山溝通后對供風系統、供電系統進行局部變更,并出具了變更說明。2009年4月22日,礦山取得原江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下達的《關于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尋烏銅坑嶂鉬多金屬礦采選300t/d安全設施設計審查意見》(贛安監非煤項目設審[2009]028號);設計采用平硐開拓,設計開采范圍為礦區范圍13~14勘探線,+570m至+510m之間的礦體,共布置+570m、+540m、+510m三個中段,生產規模為300t/d,采礦方法為全面留礦法。坑內運輸采用電機車運輸,礦井通風采用單翼對角抽出式機械通風,主扇型號為DK40-8-No18,功率37kW。 2009年4月22日,礦山取得設計審查批復后,在建設施工中由于局部現場條件的變化,在與設計單位溝通后,對礦山運輸系統、采礦方法進行了局部變更。2009年6月22日,設計單位出具了變更說明,主要變更內容為:1、為了減少遠距離人力推車勞動強度,在+540m中段增加裝載機配小型汽車的無軌運輸方式,作為有軌運輸的補充。即+540m中段6-10線之間采用無軌運輸方式,9-6線之間仍采用有軌運輸。2、對基建過程揭露發現,礦體傾角大余50°以上的礦體,設計增加平底結構的淺孔留礦法作為全面留礦法的補充。 礦山在后期基建施工過程中,礦山與施工單位結合現場情況的變化,為了便于施工、管理的實際需求,經與設計單位進行溝通。2010年9月礦山委托了設計單位對設計**采用采礦方法、開拓運輸方式及供配電系統等進行了優化補充。同時結合**安全監督管理總局安監總管一[2010]168號文的相關規定,設計增加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相關內容。因該部分變更屬重大變更,設計單位重新編制了《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尋烏銅坑嶂鉬多金屬礦變更設計初步設計書及安全專篇》。2011年1月26日,原江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組織有關專家對《變更設計》進行了評審,原則通過專家組評審。2011年4月26日,礦山取得原江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下達的《關于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尋烏銅坑嶂鉬多金屬礦初步設計變更審查備案的意見》(贛安監非煤項目設審[2011]022號);設計變更主要內容:1、供風系統:原設計供風系統為集中供風方式,變更為分區供風方式。2、運輸系統:原設計在+510m中段采用電機車運輸,+540m、+570m中段采用人力推車,變更為+540m中段增加裝載機配小型汽車無軌運輸,并增加尾氣凈化裝置。3、采礦方法:原設計采用全面留礦法,變更對礦體傾角大于50°的采用淺孔留礦法。4、增加安全避險“六大系統”設計內容。 2011年5月,礦山委托江西贛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編制了《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尋烏銅坑嶂鉬多金屬礦地下開采建設項目安全驗收評價報告》。2011年5月26-27日,原江西省安監局組織有關專家并會同贛州市、尋烏縣安監局,對礦山建設項目“三同時”安全設施進行了現場竣工驗收,專家組原則通過安全設施竣工驗收。2011年9月30日,礦山取得了由原江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下達的《關于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尋烏銅坑嶂鉬多金屬礦地下開采安全設施竣工驗收的批復》(贛安監非煤項目驗批[2011]027號)。 2011年12月27日,礦山取得了由原江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頒發的安全生產許可證,編號:(贛)FM安許證字[2012]M1533號,單位名稱: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尋烏銅坑嶂鉬多金屬礦地下開采,許可范圍:鉬多金屬礦10萬t/a,平硐開拓,+570m~+510m范圍2個地下開采中段,**期:2011年12月27日至2014年12月26日。 2011年12月,礦山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后,嚴格按照設計回采順序要求進行開采,對許可范圍內的 Mo1、Mo2、Mo3、Mo6、Mo10號等礦脈進行了開采。2012年6月22日,因鉬礦產品價格持續暴跌,礦山轉入停產狀態,并向原安監、**等部門申報了停工停產報告。停產期間礦山全面部署了安全保障工作,同時完成了采礦許可證的延期工作。 2020年上半年,隨著有金屬行業鉬礦產品價格回升,公司決定恢復尋烏銅坑嶂鉬多金屬礦的正常生產工作。根據《江西省安監局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煤礦山停產停建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及《贛州市應急管理局關于規范非煤礦山停產停建及復產復工安全監管工作的通安》文件要求,礦山履行了復工復產及延期換證相關手續。 2021年9月30日,礦山取得江西省應急管理廳換發的安全生產許可證。編號:(贛)FM安許證字[2021]M1792,單位名稱: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尋烏銅坑嶂鉬多金屬礦地下開采,主要負責人:謝錦添,單位地址:江西省尋烏縣文峰鄉,經濟類型:股份合作制,許可范圍:鉬多金屬礦10萬t/a,平硐開拓,+540m、+510m二個中段地下開采,**期:2021年9月30日至2024年9月29日。 2023年5月30日,因采礦許可證到期,礦山轉入停產狀態,并向應急管理部門申報了停工停產報告。停產期間礦山全面部署了安全保障工作,同時開展了采礦許可證采礦權人變更及延期換證工作。 2024年8月20日,礦山取得了自然資源部(證書登記時間2024年7月14日)延期換發的采礦許可證,證號:C36000020l1013110104132,采礦權人:尋烏縣上都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地址: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文峰鄉上都村,礦山名稱:尋烏縣上都礦業開發有限公司銅坑嶂鉬多金屬礦,經濟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開采礦種:鉬礦,開采方式:地下開采,生產規模:10.0萬t/a,礦區面積:3.3753km2,**期限:壹拾年自2023年5月31日至2033年5月30日。開采深度由800m至100m標高,共有4個拐點圈定。 2024年8月,礦山完成了采礦許可證延期,采礦權人變更等工作,決定恢復銅坑嶂鉬多金屬礦的正常生產工作。根據《關于做好春節后礦山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礦安[2024]5號)、《關于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意見》(礦安〔2022〕4號)、《贛州市應急管理局關于規范非煤礦山停產停建及復產復工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贛市應急字〔2019〕47號)等文件規定。礦山已停產停工近1.5年,應履行“停產停建6個月以上的非煤礦山復產復工的程序”,即企業組織開采安全設施設計符合性診斷,并委托有資質單位進行安全現狀評價。根據(贛市應急字[2019]47號)文件要求,礦山安全設施設計未發生重大改變的,可按停產停建6個月以內的非煤礦山復產復工的程序執行。2024年8月25日-26日,礦山組織專家組開展安全設施設計符合性診斷,并委托評價單位對礦山開拓運輸、通風、供電等各系統現狀進行符合性勘查,專家組提出了整改意見及建議。本次安全設施設計符合性診斷結論為安全設施設計未發生重大改變。礦山根據診斷自查結果及評價單位提出的現場問題進行整改,并編制了復產復工安全條件整改方案。2024年8月29日,尋烏縣應急管理局下發了《關于尋烏縣上都礦業開發有限公司銅坑嶂鉬多金屬礦復工進行隱患整改工作的批復》,同意礦山進行隱患整改。 目前,礦山已重新建立了安全管理機構,成立了安全生產**小組,組建了安環科、生產技術科、機電技術科、辦公室等科室。配備了“五職”礦長及專業技術人員,重新招錄相關作業人員,并認真組織了員工學習各類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安全知識,開展了員工崗前培訓和三級安全安全教育,并應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制度和操作規程落實,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完善了隱患排查體系、安全風險管控體系建立,并聘請檢測機構對設備設施進行了檢測。同時根據《江西省應急管理廳辦公室關于認真做好礦山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工作的通知》(贛應急辦字〔2023〕123號)等文件要求,礦山開展完成了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工作,2024年9月10日尋烏縣應急管理局組織專家對普查治理報告進行了評審,并原則通過。礦山完成了井下通風、供電、供風等系統工程整改后,于2024年9月12日委托了江西華安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對礦山設備設施、通風系統進行了安全檢測,檢測結論合格,并出具了安全檢測檢驗報告。 目前,礦山根據設計要求采用平硐開拓,已開拓了+570m、+540m、+510m三個中段,其中+540m、+510m為回采中段,+570m為回風中段。各中段均開拓了輔助平硐與地表貫通,用于回采時的人員、設備、材料進出及回風之用。其中+570m中段由五個平硐開拓而成,分別為南部與北部平硐開拓而成,即南部PD570、北部由東往西分別命名為PD570-1(設計名稱PD570N)、PD570-2(設計名稱民采硐口,利舊工程)、PD570-3(設計名稱PD570W)、PD570-4(設計名稱原有探礦平硐,利舊工程)。南部PD570與北部地表貫穿形成了PD570-1。+540m中段由北部四個平硐開拓而成,由東往西分別命名為PD540-1(設計名稱PD540E)、PD540-2(設計名稱MLB541.5)、PD540-3(設計名稱PD540)、PD540-4(設計名稱原有PD9-1),即設計的PD540-1、PD540-3及設計利舊工程的PD540-2、PD540-4。+510m中段由三個平硐開拓而成,分別為南部主平硐PD510(標高+508m)、北部PD510-1(標高506m)(設計名稱PD10-1)及北部PD510-2(標高+512m)(設計名稱:人行通風平硐)。在+510m中段北部主運輸巷分別在9#~7#、0#~2#、和6#~8#之間設有1#、2#和3#主溜井與上中段連通,4#主溜井布置在南北主平硐靠礦體上盤位置,其中1#、4#主溜井與+540m和+570m中段連通,2#、3#主溜井與+540m中段連通。溜井井底標高為+510m;井筒園形斷面,凈直徑4m,礦倉段4.5m。 根據《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關于做好非煤礦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延期換證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24年7月,尋烏縣上都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江西通安安全評價有限公司)對尋烏縣上都礦業開發有限公司銅坑嶂鉬多金屬礦進行安全現狀評價。 | ||||
委托單位聯系人 | 石志軍 | 聯系電話 | 13950119616 | ||
項目組長 | 田美智 | 技術專家 | |||
報告編制人 | 田美智 | 報告審核人 | 鄔長福 | ||
技術負責人 | 吳至軍 | 注冊安全工程師 | —— | ||
過程控制負責人 | 陳嘉鳴 | 參與評價安全評價師 | 施祖遠 劉赟 陳亮 王文洪 | ||
現場工作人員 | 田美智、陳亮、王文洪 | ||||
主要任務 | 對該礦進行了現場勘察,收集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建設項目資料,分析了該建設工程項目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對劃分的評價單元及單元內的因素逐項進行分析、評判,提出了相應的預防對策措施。 | ||||
現場工作時間 | 2024年7月30日、2024年8月25-26日、11月10日 | 報告提交時間 | 2024.11 | ||
其它 | 尋烏縣上都礦業開發有限公司銅坑嶂鉬多金屬礦的主要生產及輔助系統:運輸、排水、供配電、通風、供風、采掘、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等基本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和規程、規范要求;各種危險有害因素及不可接受的風險在運行中認真落實行之**的技術措施或管理措施,嚴格按規程,按要求加強管理,可以避免和控制各類事故,**安全生產。現階段礦山設備、設施和場所符合**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及規范的規定。礦山采用平硐開拓方式,安全生產條件一般;安全管理能滿足法規要求,礦山地下開采符合**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 | ||||
評價項目人員現場照片 |